经常加班、熬夜,你会不会总觉得眼睛干涩、有异物感?
玩手机、看电脑后,你会不会总觉得看东西模糊、眼痒且易疲倦?
开车时,你会不会总觉得怕风、畏光,眼皮发沉?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用眼过度,很有可能是干眼在“作怪”。

近年来,长期坐在电脑前办公、使用移动终端的人越来越多,被干眼困扰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在2013年发布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21%至30%,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重要眼表疾病。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角膜科副主任刘畅表示,加上未到医院检查检查的患者,我国人民干眼实际发病率还要高一些。受生活习惯因素影响,干眼症的发病率增高和趋于年轻化也是意料之中的情况。
刘畅介绍,干眼是较复杂的眼科疾病,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轻度症状大多为干涩、酸胀、刺痛等,一旦发展到中重度,患者的眼睛会伴有灼烧感、睁不开、视力下降等现象出现。同时,在眼表环境的改变下,患者的角膜也会出现损伤,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严重者会导致角膜溃疡和穿孔。
干眼症的发生和发展与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和用眼习惯息息相关。长期处于室内暖气环境、频繁接触电子屏、黑暗中玩手机、佩戴隐形眼镜等因素容易引发干眼症状。此外,地域、年龄、性别及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也会引起干眼症状。
被问及干眼的病因,刘畅进一步解释说:“人的眼睛里有一种保护层,叫泪膜。它分为三层,表面是脂质层,主要作用是减少蒸发,并为眼球表面提供润滑作用;中间是水液层,其作用是使氧能弥散到角膜组织,并携带无机盐类、代谢产物、葡萄糖、溶菌酶、乳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最深层是糖蛋白粘液层,其功能是通过上皮的微绒毛,覆盖于疏水性的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的表面,使水分均匀分布于结膜、角膜上。泪膜通过眼睛的眨动逐渐形成,当它造成损伤后稳定性产生变化,干眼的症状也就随之而来。”
随着患者数量和诊疗需求的增加,干眼的受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高。据刘畅介绍,治疗干眼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用人工泪液补充泪液不足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是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干眼症状,所以要想达到远远还不够。
针对干眼,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预防,提高对眼睛的自我保健意识。如平时注意精神放松,感到眼睛疲劳时进行适当休息;同时尝试使用热敷、熏蒸、人工泪液等办法。
如果觉得眼部不适感加重,应尽快就医诊治。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针对干眼一直采取多元化治疗, 可开展睑板腺按摩、干眼雾化熏蒸、睑缘蠕形螨检查和治疗、IPL强脉冲光治疗、LipiFlow热脉动治疗等多项治疗项目,针对不同患者干眼类型、程度及病因、生活用眼习惯等,为干眼患者量“眼”打造,制定专业、全面、优质、个性化的干眼诊疗方案。